中國是世界遺產最多的國家,截至2021年共計56處世界遺產
世界自然與文化雙遺產(4處);世界自然遺產(14處);世界文化遺產(34處);世界文化景觀遺產(4處)
萬里長城:長城資源主要分布在河北、北京、天津、山西、陜西、甘肅、內蒙古、黑龍江、吉林、遼寧、山東、河南、青海、寧夏、新疆等15個省區市。2012年國家文物局宣布,中國歷代長城總長度為21196.18千米,包括長城墻體、壕塹、單體建筑、關堡和相關設施等長城遺產43721處
京杭大運河:全長1794千米,流經北京市通州區,天津市武清區,河北省廊坊市、滄州市、衡水市、邢臺市,山東省德州市、臨清市、聊城市、濟寧市、滕州市、微山縣,江蘇省徐州市、宿遷市、淮安市、揚州市、鎮江市、常州市、無錫市、蘇州市,浙江省嘉興市、湖州市、杭州市20個市區
中國南方喀斯特:包含云南石林喀斯特、貴州荔波喀斯特、重慶武隆喀斯特、貴州施秉喀斯特、重慶金佛山喀斯特、廣西桂林喀斯特、廣西環江喀斯特
中國丹霞:包含廣東丹霞山、浙江江郎山、江西龍虎山、福建泰寧、湖南崀山、貴州赤水
絲綢之路長安-天山廊道的路網:由中國、哈薩克斯坦、吉爾吉斯斯坦三國聯合申請
明清皇家陵寢:陵寢分布于北京、河北、遼寧、安徽、江蘇、湖北等地。已列入世遺名錄的明陵寢有明孝陵,明十三陵、明顯陵。
已列入世遺名錄的清陵寢有盛京三陵:清永陵、清福陵、清昭陵,清東陵,清西陵
明清故宮:包含北京故宮和沈陽故宮
土司遺址:湖南永順土司城遺址、湖
北唐崖土司城遺址、貴州播州海龍屯
遺址
序號 | 名稱 | 所在地區 | 遺產項目編號 |
---|---|---|---|
泰山風景區 | 山東省 | 437(世界文化與自然) | |
黃山風景區 | 安徽省 | 547(世界文化與自然) | |
武夷山 | 福建省 | 911(世界文化與自然) | |
峨眉山-樂山風景名勝區 | 四川省 | 779(世界文化與自然) | |
序號 | 名稱 | 所在地區 | 遺產項目編號 |
---|---|---|---|
廬山風景區 | 江西省 | 778(世界文化景觀遺產) | |
五臺山 | 山西省 | 1279(世界文化景觀遺產) | |
杭州西湖 | 浙江省 | 1334(世界文化景觀遺產) | |
紅河元陽哈尼梯田景區 | 云南省 | 1111(世界文化景觀遺產) | |
序號 | 名稱 | 所在地區 | 遺產項目編號 |
---|---|---|---|
九寨溝風景區 | 四川省 | 637(世界自然遺產) | |
武陵源風景名勝區 | 湖南省 | 640(世界自然遺產) | |
黃龍景區 | 四川省 | 638(世界自然遺產) | |
云南三江并流風景名勝區 | 云南省 | 1083(世界自然遺產) | |
四川大熊貓棲息地 | 四川省 | 1213(世界自然遺產) | |
中國南方喀斯特 | 重慶市等 | 1248(世界自然遺產) | |
三清山風景區 | 江西省 | 1292(世界自然遺產) | |
中國丹霞 | 廣東省等 | 1335(世界自然遺產) | |
澄江化石遺址 | 云南省 | 1388(世界自然遺產) | |
天山天池風景名勝區 | 新疆 | 1414(世界自然遺產) | |
神農架風景區 | 湖北省 | 1509(世界自然遺產) | |
可可西里自然保護區 | 青海省 | 1540(世界自然遺產) | |
梵凈山 | 貴州省 | 1559(世界自然遺產) | |
黃渤海候鳥棲息地 | 江蘇省 | 1606(世界自然遺產) | |
序號 | 名稱 | 所在地區 | 遺產項目編號 |
---|---|---|---|
明清故宮(北京故宮、沈陽故宮) | 北京市等 | 439(世界文化遺產) | |
莫高窟 | 甘肅省 | 440(世界文化遺產) | |
萬里長城 | 北京市等 | 438(世界文化遺產) | |
秦始皇兵馬俑博物館 | 陜西省 | 441(世界文化遺產) | |
周口店北京人遺址博物館 | 北京市 | 449(世界文化遺產) | |
左江花山巖畫文化景區 | 廣西 | 1508(世界文化遺產) | |
拉薩布達拉宮歷史建筑群 | 西藏 | 707(世界文化遺產) | |
曲阜明故城(三孔)旅游區 | 山東省 | 704(世界文化遺產) | |
武當山 | 湖北省 | 705(世界文化遺產) | |
承德避暑山莊 | 河北省 | 703(世界文化遺產) | |
平遙古城 | 山西省 | 812(世界文化遺產) | |
麗江古城 | 云南省 | 811(世界文化遺產) | |
蘇州園林 | 江蘇省 | 813(世界文化遺產) | |
天壇公園 | 北京市 | 881(世界文化遺產) | |
頤和園風景區 | 北京市 | 880(世界文化遺產) | |
重慶大足石刻景區 | 重慶市 | 912(世界文化遺產) | |
龍門石窟 | 河南省 | 1003(世界文化遺產) | |
西遞·宏村·皖南古村落 | 安徽省 | 1002(世界文化遺產) | |
明清皇家陵寢 | 北京市等 | 1004(世界文化遺產) | |
大同云岡石窟 | 山西省 | 1039(世界文化遺產) | |
高句麗王城、王陵及貴族墓葬 | 遼寧省等 | 1135(世界文化遺產) | |
澳門歷史城區 | 中國澳門 | 1110(世界文化遺產) | |
河南安陽殷墟景區 | 河南省 | 1114(世界文化遺產) | |
開平碉樓與村落 | 廣東省 | 1112(世界文化遺產) | |
福建土樓(永定·南靖)旅游景區 | 福建省 | 1113(世界文化遺產) | |
登封天地之中 | 河南省 | 1305(世界文化遺產) | |
元上都遺址旅游區 | 內蒙古 | 1389(世界文化遺產) | |
中國大運河 | 北京市等 | 1443(世界文化遺產) | |
絲綢之路:長安-天山廊道的路網 | 河南省等 | 1442(世界文化遺產) | |
土司遺址 | 湖北省等 | 1474(世界文化遺產) | |
鼓浪嶼 | 福建省 | 1541(世界文化遺產) | |
良渚遺址 | 浙江省 | 1592(世界文化遺產) | |
青城山-都江堰旅游景區 | 四川省 | 2000年(世界文化遺產) | |
宋元中國的世界海洋商貿中心 | 福建省 | 1561(世界文化遺產) | |
序號 | 名稱 | 遺產項目編號 |
---|---|---|
京劇 | 世界非遺,Ⅳ-28(國家級) | |
漢字書法 | 世界非遺,Ⅶ-63(國家級) | |
太極拳 | 世界非遺,Ⅵ-11(國家級) | |
昆曲 | 世界非遺,Ⅳ-1(國家級) | |
古琴藝術 | 世界非遺,Ⅱ-34(國家級) | |
新疆維吾爾木卡姆藝術 | 世界非遺,Ⅱ-70(國家級) | |
蒙古族長調民歌 | 世界非遺,Ⅱ-34(國家級) | |
中國篆刻 | 世界非遺 | |
雕版印刷技藝 | 世界非遺,Ⅷ-78(國家級) | |
剪紙 | 世界非遺,Ⅶ-16(國家級) | |
中國傳統木營造技藝 | 世界非遺 | |
南京云錦木機妝花手工織造技藝 | 世界非遺,Ⅷ-13(國家級) | |
端午節(傳統節日) | 世界非遺,Ⅹ-3(國家級) | |
朝鮮族農樂舞 | 世界非遺,Ⅲ-24(國家級) | |
格薩(斯)爾 | 世界非遺,Ⅰ-27(國家級) | |
侗族大歌 | 世界非遺,Ⅱ-28(國家級) | |
花兒 | 世界非遺,Ⅱ-20(國家級) | |
瑪納斯 | 世界非遺,Ⅰ-25(國家級) | |
媽祖祭典 | 世界非遺,Ⅹ-36(國家級) | |
蒙古族呼麥 | 世界非遺,Ⅱ-4(國家級) | |
南音 | 世界非遺,Ⅱ-71(國家級) | |
熱貢藝術 | 世界非遺,Ⅶ-49(國家級) | |
中國傳統桑蠶絲織技藝 | 世界非遺 | |
藏戲 | 世界非遺,Ⅳ-80(國家級) | |
龍泉青瓷燒制技藝 | 世界非遺,Ⅷ-9(國家級) | |
宣紙制作技藝 | 世界非遺,Ⅷ-65(國家級) | |
西安鼓樂 | 世界非遺,Ⅱ-61(國家級) | |
粵劇 | 世界非遺,Ⅳ-36(國家級) | |
羌年 | 世界非遺,Ⅹ-82(國家級) | |
中國編梁木拱橋營造技藝 | 世界非遺 | |
黎族傳統紡染織繡技藝 | 世界非遺,Ⅷ-19(國家級) | |
麥西熱甫 | 世界非遺,Ⅹ-49(國家級) | |
水密隔艙福船制造技藝 | 世界非遺,Ⅷ-138(國家級) | |
中國活字印刷術 | 世界非遺,Ⅷ-135(國家級) | |
中國針灸 | 世界非遺,Ⅸ-5(國家級) | |
赫哲族伊瑪堪 | 世界非遺,Ⅴ-42(國家級) | |
皮影戲 | 世界非遺,Ⅳ-91(國家級) | |
福建木偶戲傳承人培養計劃 | 世界非遺 | |
珠算 | 世界非遺,Ⅹ-119(國家級) | |
農歷二十四節氣 | 世界非遺,Ⅹ-68(國家級) | |
中國傳統制茶技藝及習俗 | 世界非遺,Ⅹ-107(國家級) | |
送王船 | 世界非遺 | |
藏醫藥浴法 | 世界非遺 | |